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

来源:读研网

 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成立于1985年,该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计算机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先后研制了《费久治医师针灸减肥专家系统》、《邱茂良教授针灸诊疗专家系统》等系列专家诊疗系统并分别获科技进步奖及优秀软件奖等,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3年,为了适应学校创办国际著名、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培养社会需要的交叉学科综合型人才,实现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目标,学校正式成立信息技术学院。2019年6月,为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对医药类主干学科的支撑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医学和医学信息工程与技术,学院更名为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医学信息工程教研室、人工智能教研室、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室、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等7个教研室,以及“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和“医药信息技术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计算机专业类课程、全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和计算机相关课程、以及数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或研究员4人、副教授或副高职称19人;具有博士学位22人,博士在读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4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青年教师中有近20人赴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高校进行课程培训和学术交流。近3年学院专任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等教学科研成果奖20多项。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医学信息工程”、“人工智能”4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1个本科专业方向,以及“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医药信息学”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硕士点,在校学生700多人。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校级重点培育学科,与文献所共建“中医药信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院注重引进和利用国内外优秀教学资源办学,2007年起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联合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2015年与达内软件联合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Java与大数据嵌入式培养方向本科生。

  学院拥有“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和“医药信息技术实践教育中心”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其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于2008年通过“江苏省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验收,并于2012年11月获准成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医药信息技术实践教育中心”2015年6月获准立项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教学实验中心总面积为2800M2,设有计算机公共基础、软件工程、软件技术、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医学信息、电子技术、微机接口、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等22个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验室,以及5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可同时容纳1000多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承担了计算机类实验课程教学、开放性实验、毕业设计、全校计算机相关实验教学课程、医学实习的网上考试、社会服务及全校各类培训和全国及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实验教学、考试及培训等工作。实验室现有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达900多万元,满足了实验教学和师生的科研需要。学院目前已与10多家软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同时依托学校所建立的江苏省中医院等50多家附属医院和临床实习医院,为本科生的教学实践和毕业实习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实践平台。


招生简章 学院咨询电话:400-678-6708

快速了解在职读研

下载读研 APP”读研全覆盖,关注微信公众号为你展示更多在职读研资讯信息,在职读研”为您详细解读院校招生讯息

读研app 在职研究生公众号

24小时热点

QQ在线客服

  • 在线咨询
  • 客服001
  • 客服001
  • 付费学员
  • 客服001
网页咨询

QQ在线客服

    扫码关注

    读研网公众号

    扫码关注

    读研网官方微信

    400-678-6708

    服务时间:

    周一到周日(8:30-23:00)

    duyan@duy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