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学院
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全名为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联合教研室,简称“各医”。1978年11月基础课部成立,设置了“各医”教研室。2011年9月在行政上划归为中医临床学院管理,之前由基础医学院管理。
承担课程主要有: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历代名医选讲等课程,其中中医各家学说和中国医学史课程,为我校开设较早的中医必修基础课程。1956年,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湖北中医学院的前身)主办“武汉中医研究班”,开设五门中医基础课中含有“中国医学史略”30学时,“中医各家学说”260学时。
经历年发展,1986年本教研室的专职、兼职教师达8人之多。先后有万碧芳、熊选璞、周刚顺、王子谟、傅沛藩、梅梦英、朱曾柏、李昌明、颜克海、赵鸿云、柯新桥、周秀英、汤淑文、李永谦等老师在该教研室任教。本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3人(李成年、王玲、刘琼),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2人,教研室主任由李成年副教授担任。
2004年,经上级审核批准成立“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点,于当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硕士点1个(含中国医学史、文献研究室、图书管理)。硕士生导师6人。研究方向为医家、文献典籍、疾病等与中医医史文献相关的研究课题。
1986年10月,昙华林新教学大楼竣工之后,于第七层楼建有“中医医史陈列馆”,供学生与外宾参观学习。并备有中国医学史教学电影二部。近几年,教研室老师进行了《中国医学史》“三联”教学法、各家学说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和《中医各家学说》“经纬”教学法的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