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院
学院始建于2003年,其前身为中药系,2005年更名为中药学院,2015年与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建中药资源学院(合署办公,2018年已独立在云浮校区招生),大学城拥有独立的主体教学科研大楼,学生分布于大学城和中山校区。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专任教师中正高19人,副高32人,副高以上的教师约占66.23%;博士61人,硕士11人,硕士以上教师约占93.5%。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2人,双聘院士1人,特聘教授2人,珠江学者1人,珠江新星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千百十”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中药中西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为秘书长单位);2个广东高校教学团队(中药学、中药分析学),2个广东高校创新团队(中药分析学和中药资源学)
学院设有中药化学、中药分析、临床中药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药、中药炮制8个系,以及实验教学中心和中药标本馆与药用植物园(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子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广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与香港大学中医药学学部共建现代中药研究中心;现开设中药学、中药制药2个本科专业,中药学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中药制药专业为广东省特色本科专业和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点;在校本科生1951人,中药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314人;教学科研用房面积近14400万平方米。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的需要,并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中药学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中药分析学学科为国家中管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教学科研条件建设上,建有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科技厅),1个广东高校中药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教厅),1个省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中管局重点研究室(中药数字化质量评价技术研究室和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研究室),”、“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1个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2个广东高校教学团队(中药学、中药分析学),2个广东高校创新团队(中药分析学和中药资源学)。2018年斩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获资助1269万元,“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2项。5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6项,获各级各类项目立项310项,共获资助8743.962万元。与企业签订横向合作项目97项,获资助2354万元。申请国家专利56项,已授权27项。发表科研及教改论文752篇,其中SCI收录160篇。主编(副主编)专著20篇。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1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和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