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与环境学院
水利与环境学院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前身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筑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西安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和应用化学系、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的基础上,经先后两次合并,于2003年6月组建的。为更加真实的反映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2019年底,学院正式更名为水利与环境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36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及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获得者10余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占比74%,拥有在学界有着一定学术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教学团队多个。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水利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有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全日制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以及材料与化学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同时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2个一级学科领域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
学院专业设置齐备,教学实力强劲。学院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6个本科专业。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并入选2020年度陕西省新工科建设专业;环境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专业建设点;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地下水领域唯一卓越工程师建设专业;此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与环境工程专业已先后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水重大专项、“973”、“863”课题,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青年和国际合作项目36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万元左右。学院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近五年,学院累计获发明专利53项,论文被SCI收录418篇,ESI高被引论文44篇,热点文章7篇,居全校第一。
学院科教平台完备,仪器设备先进。实验室总面积90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2000多万元,拥有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国土开放研究实验室、陕西省环境保护水土污染与修复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长安大学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生态及水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软科学研究基地等多个科研、学科平台以及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2个实验教学中心。同时,学院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211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在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关中平原和银川平原建成了三个多功能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原位试验场。这些结合长安大学地学优势建立的科研、教学平台和场地,进一步促进了学院在地下水和生态环境两大领域的自身发展特色,助力学院相关团队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获取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新成果、新技术,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