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为原交通大学航空门(1935年)、原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35年)和浙江大学航空工程教育系(1933年),于1952年在南京合并成立的华东航空学院飞机工程系。1956年华航西迁成立了西安航空学院飞机工程系,1957年西安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合后成为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工程系。1970年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整建制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后,飞机工程系的教学科研实力大大加强。2003年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工程学院(1994年成立),与飞机工程系合并组建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214人,其中教师145人(含教授55人,副教授78人,讲师12人),实验技术人员31人,专职科研16人,管理人员11人,博士后11人。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陕西省及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学院已培育出一批学术水平高的学科带头人和年龄结构、知识层面合理的学术梯队,实力雄厚。
学科建设:
学院参与3个国家一级学科建设。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全国并列第1,下设飞行器设计(国防特色学科)、航空航天安全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适航技术与管理(国防特色学科)等二级学科。
力学为航空学院主干学科之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被评为B+学科,全国并列第9,下设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空气动力学、航空器结构与适航技术等二级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为学院新兴参与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主要负责“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的建设,该二级学科为工信部国防特色学科。
人才培养:
学院建有1个国家级航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航空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学院以高素质拔尖人才培养为目标,持续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为本科教学理念,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和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其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和工信部重点专业,也是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是教育部新增审批的第一个航空领域本科专业,陕西省重点培育建设专业。
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推进研究生培养资源配置改革,不断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培养瞄准国家航空航天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定位于培养具有高度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科学研究与实践能力突出,国际竞争力强的“多元化、创新型、国际化”精英人才。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72人、硕士生导师125人,拥有8个博士学位点,11个硕士学位点,1个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工程博士领域,并建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和“力学”博士后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