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法学院设有法学、应用心理学、知识产权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77人,研究生267人,共计1644人。学院坚持以本科教育为重点,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继续教育,努力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四川省首届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获得者1人。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有2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人才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2%,其中博士21人,在读博士5人。
法学院是四川省首批立项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按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学院不断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倡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现已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0余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现有法律诊所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物证技术实验室、知识产权实验室、心理测量测评实验室、心理学生物反馈实验室、行为观察室、团体辅导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价值1000余万元。有研究生专用多媒体教室1个,研究生专业学习室5个,研究生案例讨论室2个,有标准化的模拟法庭1个,法律硕士报告厅1个。同时,学院依托绵阳市法律援助中心设在学校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等社会服务工作;依托省级十佳志愿服务社团——“为乐”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深入绵阳市周边社区及乡镇,常年开展心理援助和法律援助服务等,良好的基础条件,为学生搭建了宽广的实践技能培训平台。
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省政法委和省教育厅将法学院的共建单位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将绵阳市司法局、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此外,学院还在省内其他各级行政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30多家校外实践基地,每年可提供法学、知识产权、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实习岗位近500个,让学生在不同类型岗位上获得全方位能力提升。依托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学院积极推动落实高校与司法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已选派多名教师赴绵阳市法院系统挂职锻炼,已选聘40余名司法实务部门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
学院注重加强学科平台建设,2002年成立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社会法制教育普及基地在学院挂牌。2013年四川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授牌并挂靠法学院。2014年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研究)中心成立;2015年绵阳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四川绵阳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与研究中心成立;2019年,四川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与辅导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