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位于重庆北碚区城北新区,是重庆师范大学的三个校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
初等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川东师范学堂、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重庆市立师范学校、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从1906年川东师范学堂建校算起,至今已有114年办学历史,是全国首批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的重点师范学校,1977年举办高师班,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首批培养大学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试验学校,1994年确定为重庆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2003年9月,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并入重庆师范大学,名为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学院占地170亩,建筑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教学设施和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套齐全。现有在职教职工171人,其中专任教师138人,教授13人、副教授57人,硕士生导师20人,博士32人,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及硕士学生2400余人。有附属小学和幼儿园各一所。学院目前设有小学教育(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科学教育、书法学本科专业,设有科学教育学硕士点、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点,逐步形成了完备的小学教师教育体系。
学院坚持“继承百年传统 ,凝练办学特色,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小学教育” 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标,要求师范生素质到达“五能五会”(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教会导,能思会研)和“十项全能”(听、说、读、写、算、弹、唱、跳、画、教)。2013年7月,学院开始在重庆市招收首批小学全科教师,为重庆市农村小学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先后与涪陵、长寿、合川、永川、大足、铜梁、荣昌、江津等19个区县教委合作组建了重庆市首个“UGIS”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联盟,在全市建立了35个实践教育基地,探索校地合作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学生参加全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均获得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考研率逐年攀升,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院先后承办了“国培计划”和市内外教师培训近百项,培训质量名列重庆乃至全国同类学科前茅,形成了小学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百余年来,学院培养出了包括“全国优秀教师”曹瑾,“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特别奖”获得者王洪英、北师大博士生导师裴娣娜、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谭家玲、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熊雪,以及重庆市巴蜀小学、人民小学、树人小学、南开小学等主城区小学70%左右的校长、副校长、特级教师在内的一大批优秀小学教育人才。
学院拥有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重庆师范大学科技教育与传播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书法研究院。拥有重庆市一流专业、特色专业“小学教育”、重庆市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科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目前主持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基于‘高校-区县’UGIS联盟的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改革”,成为全国20个国家级小学教育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同时学院也是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资质机构。主持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主持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科研项目8项,市级科研项目73项,校级科研项目98项;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9部。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抓内涵促发展,立足重庆,面向西部,以创新小学教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以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为科研创新平台,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小学教育、科学教育、书法学协调发展,创特色、树品牌、求卓越,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在市内领先、西部前列,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小学教师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