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源于1958年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建校时材料系的化学教研室。2002年随学校更名成立材料与化工学院,2006年5月随着学科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单独成立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1994年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光学高分子材料方向的基础上成立“精细化工”本科生专业,1998年因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更名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2年申报成功“环境科学”本科专业,2008年申报成功“环境工程”和“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1998年申报成功“应用化学”第七批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002年申报成功“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2003年申报成功“无机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05年申报成功“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2006年5月因学院壮大而拆分,该博士点目前由材料学院管理),2006年申报成功“物理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申报成功“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申报成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目前拥有“化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其中“化学”学科为吉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9年5月化学学科论文总被引次数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3人,专职教师72人,行政人员11人,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4人。目前在校本科生学生679人,在校研究生219人。教育部高级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2014-2018年连续5年入选汤森路透(现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名录1人。有吉林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吉林省首批拔尖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人,长春市第五批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长春理工大学教学名师2人,大珩教学名师1人,教学标兵2人。
目前拥有吉林省“光学材料与化学科技创新中心”1个,“中俄光学材料与化学联合实验室”1个,“应用化学与纳米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长春市“功能高分子材料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1个,高校“纳米材料与技术创新平台”、“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研究平台”和“绿色化学”3个创新研究平台及《纳米材料与技术》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目前实验室面积约7000m2,各类仪器设备总值大约3千万元。近五年科研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省部级项目等。科研获奖多项。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400余篇,SCI收录290篇,近五年获得吉林省优秀硕士论文27篇,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Ⅱ区以上论文6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4篇。2项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学术论文奖,4篇论文入选F-5000。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目前设有三个系,分别为化学系、化工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包括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特色专业、吉林省卓越计划、吉林省一流专业,并拥有1个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吉林省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门省级精品课——《无机化学》、2门省级优秀课程——《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1门校优秀课程《分析化学》、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无机化学优秀教学团队和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物理化学优秀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