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由早年留学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老一辈心理学家阮镜清(1905-1993)教授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之后在他的带领下涌现出了肖前瑛、沈家鲜、许尚侠等一批优秀的心理学家,在教育心理、发展心理、实验心理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心理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1年获批心理学专业硕士点,1982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原教育系设置了心理学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心理学专业本科生。1984年教育心理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第一届博士研究生。
1985年12月经原广东省高教局批准成立心理学系。1999年12月心理学系与学校原教育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合并组建了教育科学学院,下辖与心理学科相关的二级机构包括心理系、应用心理系、人力资源研究所和心理应用研究中心。2012年7月心理学科重新组建,成立了心理学院。现心理学院包括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系、心理应用研究中心等二级机构。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从老一辈心理学家的开山铺路到最近30年的阔步前行,我校心理学科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共有教职工83人,专任教师59人。教授33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57人。博士学位获得者55人,在国外、境外(香港)获得博士学位或有一年以上留学经历者47人。
现有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5人,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4人,广东省“珠江学者”与“青年珠江学者”共11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1人,获批国家重要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的青年项目1人。2018年心理学科教师团队获批国家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9年,心理学院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同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现已形成由国内著名学者领头、知名学者为中坚力量、在学术界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为后备军的梯队式结构,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梯队整齐、具有高度协作精神、生机勃发的学科队伍。
当前学院和学科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学习认知过程与智力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心理健康维护与国民心理素质提升研究,脑认知与情绪障碍发生机制及干预研究,认知与健康素质互联网测评大数据研究。
学院一贯以科学研究为“立身之本”,注重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近年来无论是科研项目、学术论著,还是科研获奖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
本学院和学科一贯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坚持通过立足国际前沿、立足国家与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研究,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现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