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MBA在职研究生研修班毕业要求

来源:读研教育 时间:2021-09-17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在此次奖励大会上,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微创治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苏大附一院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微创学组组长杨惠林教授接受了颁奖。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苏大附一院骨科团队继2004年后第二次摘得该项国家级大奖。

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隐形杀手”,许多患者椎体骨折后因疼痛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非手术治疗患者在4年内死亡率高达49.4%。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我国每年新增181万名患者,罹患该病的患者预计到2020年将达5000万。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惠林教授领衔的骨科团队向这项世界医学难题发起攻击,数十位骨科专家历时17载终于形成一系列诊疗新策略,技术得以在全国范围推广。

在杨惠林的带领下,团队数十名骨科医生经过十多年的钻研,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疼痛责任椎体”、“骨不连”概念及判定标准,并建立了调制灌注封堵和骨水泥-骨锚合技术,以及椎体精准穿刺、量化复位和“骨水泥”梯度灌注等安全操作体系,杜绝了在穿刺和灌注过程中引起脊髓损伤或肺动脉栓塞等情况,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椎体后凸成形术存在的“短板”问题。

该研究成果改变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理念,针对患者实际需求形成了一体化诊疗新策略,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数万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甚至过去因4个节段以上椎体骨折束手无策而放弃治疗的病患也因此获益,并获得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杨惠林教授牵头编写了我国首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规范化诊治白皮书》,研究成果被美国、英国、比利时、瑞典等多国的诊疗指南或规范采用。

“‘苏州理论’为促进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微创技术的进步与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原北美脊柱外科学会执行主席、国际脊柱外科著名专家Hansen A. Yuan教授如此评价。

“这份成果是整个骨科团队几代人心血的结晶,此次获奖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肯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进一步普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综合诊疗理念,增强大众的健康意识,让老百姓从中受益。”杨惠林坦言。

快速了解在职读研

下载读研 APP”读研全覆盖,关注微信公众号为你展示更多在职读研资讯信息,在职读研”为您详细解读院校招生讯息

读研app 在职研究生公众号

24小时热点

QQ在线客服

  • 在线咨询
  • 客服001
  • 客服001
  • 付费学员
  • 客服001
网页咨询

QQ在线客服

    扫码关注

    读研网公众号

    扫码关注

    读研网官方微信

    400-678-6708

    服务时间:

    周一到周日(8:30-23:00)

    duyan@duy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