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在职研究生本科可以报考吗?离职人员可以报考吗?
遴选考试没有特别明确的考试大纲、考试范围、不指定用书,遴选的出题者不固定,省人社厅统一出题、招人单位出题、有的联合出题;题目有时从题库抽,有时请专家,有时招人单位自己弄些侧重于业务水平考查的试题。这也增加了考试的不确定性。出题人不同,各地每次考试的遴选题型也不固定。比如中央遴选一般只考三道案例分析题,有的地方只考主观题,有的地方主客观题都有。那么在职干部研究生该如何复习?
遴选公务员实质是一种能力测试,考查在职干部研究生与所报岗位是否人岗相适。遴选岗位的职责决定了应试者“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和素质是考查的重点。
公务员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一般要求在职干部研究生具备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2年以上公务员工作经历。
在职干部研究生遴选考试从层级上来看:分中央、省市、地市、县市区级遴选,每个层级的招考规模和竞争各不相同,中央遴选岗位的平均竞争比70:1,省直视情而定,具体也看是哪个省,山东、河南、湖南、江西、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这些属第一梯队,岗位平均竞争比在30-50:1,剩下的省级遴选算作第二梯队,岗位平均竞争比30以下,像重庆、内蒙、甘肃、山西尤为明显。
从组织方式来看
通常各层级遴选是由组织人社部门集中组织,这种情况下,一般招录规模较大,广西、广东、吉林,这三个省份2017年的组织形式是省直、各市直遴选同时组织,广西招录720人,广东374人,吉林420人,其人数规模已超中央遴选。除集中组织外,还有部门内部遴选,一般下发红头文件,不对外公布,少数;再就是部门单独遴选,这是比较多见的,这种考试的特点是招考人数较少,考试出题偏向于部门日常事务性工作或专业知识等内容,随意性大。
在职干部研究生遴选(选调)考试分笔试和面试,部分还有专业加试,也有少部分地方,只组织笔试或者面试,更有极特殊的情况,只看考生报名简历确定是否录取。而遴选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包括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文字表达、履行职位职责的能力,具体到我们考试就涉及到时政热点、案例(材料)分析、公文处理、大作文等。
笔试主要测试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面试主要测试履行职位职责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面试的内容和方式针对各职位的特点和要求分别确定。必要时,还需组织职位业务水平测试。
从考试试卷类型来看
笔试分综合卷、专业卷(多为加试内容),文秘卷、管理卷、执法卷、财务卷等(常见于湖北和吉林)即分类测试。
面试一般常见的有结构化、无领导、人机对话等,现阶段仍是以结构化面试为主,中央层级倒是在不断加大无领导面试的比例,相比结构化,无领导更能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从命题来看
笔试:客观题+主观题,中央,省直一级,客观题较少,即使有,最多也就10-30分,这些客观题相较于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来说,要简单很多,注重日常积累即可,所以攻克重点应放在主观题上面。
客观题:选择、填空、判断等。
主观题:简答、论述、公文处理、案例(材料)分析、大作文等。
面试考察要素包括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计划决策、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创新应变以及选拔职位相关等。
另外笔试成绩公布后,一般在很短时间内就要进行面试,2017深圳面向全国选调576人,第一天上午笔试,大部分岗位第二天中午公布成绩并进行面试,如果等自己进入了面试再来准备,显然来不及。
出题者们的确会赶时髦,喜欢出点让人意想不到的题目,但是从整个体制内来看,考的东西都是老一套,就是考查在职干部研究生是不是他们想要的,是不是熟悉整个办公流程,是不是能够直接上手干活。在变的一直是工作,不变的是常规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如果考中央遴选的话,就要熟悉近3-5年的中央遴选真题,如果考省直遴选的话,要熟悉摸清本省3-5年遴选真题,掌握考查的方向,考查的内容,考查的形式等等。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历年真题,可以帮助我们反观命题人当时为什么会出这题,是基于何种考虑,而又为什么会以这样的形式出。